小事或好事,他还用担心挨打吧?康熙更不可能轻易答应了。
“皇阿玛,明年开春我想去庄子上地。”胤祜弱弱地说。
“点小事,还用来问?”康熙用奇怪地眼神看他,又不是读书的小孩子,他自由,想去庄子上玩几天随时可去。
胤祜沉默了会儿。
“还想怎样?”康熙问。
“皇阿玛误会了,我不是说明年春耕时去玩几天。”胤祜低垂着脑袋,声音也压得低低的,“我是想期呆在庄子上地。以后都在庄子上地,不会入朝堂。”
“想地?朕看是讨打!”康熙并没有放在心上。
六儿子从小就锦衣玉食,去庄子上玩几天还行,真的跟农起面朝黄土背朝天,能吃得了个苦?
反正康熙是不信的!
“皇阿玛,我没有开玩笑!”
康熙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了,语气沉沉地警告道:“把的小心思收收,刚才的话,朕当没说过!”
“我有说过!”胤祜忽然抬头,神认真地望着他。
早就知道关没那么好过,但他选了条路就定要走,从岁半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小时候限制太多,又没有自由,现在大了,总不能因为不被允许,就不去做。
在开前,他直纠结着,怕会挨打。
可旦开了,继续说去就不难了,若让他当作什么都没说过,未免太怂,简直对不起自己十年来的念想。
康熙气场全开,阴冷的目光快要化为实质了。
顶着他的气势压迫,胤祜挺直脊背,半点都不曾退缩。
“皇阿玛,我不是叛逆,也不是仗着皇阿玛我就闹着玩,我是认真的!我想去地,想让大清百姓都能吃饱饭,想要填满大清的粮仓,想让大清在皇阿玛的治理开创盛世!”
对上胤祜认真的眼神,康熙在心里感叹儿子大了。
堂堂皇阿哥放尊贵的份去地,只为让百姓吃饱饭,他少年义气是没错,可毕竟太年轻了。
想法是好的,光有想法有什么用?
康熙不忍心骂他,毕竟他有颗热忱的心,只能好声劝他。
“知道大清有多少百姓吗?想养活百姓的法子有很多,去地是最笨的,个人地能养活自己就万幸了,还想养活天百姓?该入朝堂去大展拳脚,去造福百姓!”
“听皇阿玛的,造福大清的法子有很多。”
“只要有颗爱民之心,去哪里都有作为。去地,的双手只能养活个人,又谈何造福百姓?”
地辛苦只是其,还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又谈何抱负?
至少在康熙眼里是不可能的。
胤祜坚决摇头,不肯答应,又道:“皇阿玛,百姓吃不饱饭,很大个原因是粮食产量太低。”
康熙反问:“难道是皇子,的地产量就能提?”
胤祜道:“无关份。我可以去研究产量的粮,也可以研究提产量的肥料,还可以研究治理虫害的农药。哪都是地造福百姓,没让我试过怎么知道我不行?”
望着儿子认真又固执的眼神,康熙陷入了回忆。
他在想,六儿子从什么时候起对农田起了兴趣?!
好像很久很久了,他以前只当他觉得好玩,也许是当年在江南买农小玩的时候,也许更早。
也许是进学前找他要庄子的时候。
皇后早就知道,还帮他说话,太子也在替他打掩护。
他们都瞒着他,就他人不知道。
康熙突然对皇后和太子心生不满,难怪他总觉得太子的表现太违和,时而是个好哥哥,时而对弟弟漠不关心。
见他沉默不语,胤祜又道:“皇阿玛,让我试试吧!”
康熙依然不赞同。
千百年来,直是个产量。
哪是说能提前就能提的?
现已是汇聚了先人数千来的经验,没道理他个没过几次地的头小子能胜过历代田人。
“数千年来,就没有个比聪明的人?多少代人没做到的事,凭什么以为可以?别人都蠢吗?”
再次被否定,胤祜半点也不失望。
“行不行暂且不谈,总得让我试试我才甘心。若连试试都不允许,我辈子都无法安心。皇阿玛,您忍心让儿子抱憾终吗?就让我试试好不好?”胤祜又道。
康熙无奈叹息。
若是个怀有私心的,借地去收拢民心,他还能打顿、警告番,再冷落几年给他个刻的教训。
偏偏个儿子捧着颗赤子之心,他从小就爱玩爱闹,头回那么认真地表示自己想做什么,还怎么拒绝?
怎么拒绝都会伤了他的心。
康熙哑声问:“想怎么试?”
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