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还不如按兵不动,看他们要闹什么花样。
三天后,一大早,天还没有亮,钟家迎亲的队伍就到了林芳家。
林芳将大门打开,把钟家人给迎进了屋。
林英坐在土坯房的卧室内,由刘翠花亲自替她绾了一个妇人髻,鬓边插了一朵红色的绒花,脸上也涂了那时候还算好的珍珠膏。
至于粉什么的,都没有的。
就连胭脂也是从很远的乡村歌舞团借来的。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比较少,逢年过节会请一些草台戏班子,还有民间歌手们来唱唱歌。
大都是一些山村小调,又或者是传统戏腔。
这些人的手里,会有一些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
林芳事先找人借了来,就是为了给林英梳妆打扮用。
今天是林英大喜的日子,刘翠花自然是亲手给自己出嫁的女儿梳妆。
打扮好后的林英,有一张年轻俏丽的脸。
因为父母的底子都不差,林芳家三姐妹也没有谁长得丑,个个五官周正,人才都很好。
钟明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死活不让家里把林英的亲事给退了。
更何况,这一回,身为三妹的林芳,还想方设法,替林英买了一台价值两百多的蝴蝶牌缝纫机做陪嫁。
那缝纫机通身黑色,机身如同钢琴的烤瓷一般,油光水滑,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贵族一般的耀眼气质。
钟家人进来时,不少人围着那台缝纫机转,都觉得,这是真正的稀罕物。
不过林家的摆设和家具却是破烂不堪的。
大家自然不会多看两眼。
因为是结婚办喜事。
林芳更是在之前就用红色的纸剪了大大小小的红双喜,贴在了家里显眼的地方。
门上,窗子上,还有陪嫁的物件儿上。
为了给迎亲的队伍做吃的,林芳也准备了很久,粮食储存不够,就把玉米和红薯也加进来。
至于菜,就是她去外面挖的折耳根。
因为季节的问题,折耳根也大多很老了,嚼起来跟草似的。
但也只能将就了。
迎亲的队伍随意在林芳家用了点儿吃的。
第220章准备酒席
便吆喝着,让新郎官,穿了一身洗得发旧的中山装的钟明,将新娘背了,头上还戴了一块遮面的红丝巾,不让外人看到新娘的样子,这才从卧室里出来。
其它各式各样的习俗也一一略去。
不过在进夫家门时,要跳火盆什么的,床上撒花生枣子,寓意早生贵子这些,就是夫家该准备的。
至于放鞭炮这种事情,当然也是不能省的。
那时候的鞭炮,不像现在这么响亮,可以响很久。
丢出去,也就是响个十几下就算完事儿。
林英几乎是哭着出了门。
小强强也穿上了最好的衣服,还是由姐姐们的小衣服改的。
因为不懂事,又因为鞭炮声,人声实在太吵。
小孩子几乎是哭着把大姐送出门的。
林芳也哭。
林英嫁了人,以后去了别人家,会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在家里,她可以替他们遮风挡雨,想办法挣钱给他们弄吃的。
但是去了夫家,林英会受到怎样的待遇,就不得而知了。
林芳在钟明把林英背出门之前,曾单独把他拉到一边警告过他:
“姐夫,我把我大姐就交给你了,如果她以后回来有什么问题,被人打了,或是欺负了,就别怪我林芳对你们钟家不客气。
我的缝纫机给你们当作陪嫁,可不是白给的!”
钟明连连点头。
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姨子绝对是说到做到的。
能在那个年代有魄力给自己的大姐陪嫁一台缝纫机,足见林芳的大气和见识。
她这么做,完全也是为了让林英在婆家能站住脚,抬得起头来,说得起话。
他们林家再穷,嫁女儿没有亏待。
作为夫家的钟家,就没有资格,也没有立场,对林英指手划脚,甚至看不起。
钟明带着林英离开了林芳家。
林家的大房二房也出来看了回热闹。
钟家在发糖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林家的大伯和二伯,还有叶发巧这个奶奶。
叶发巧总算是说了句人话:“我这个大孙女儿,可不能随便被别人欺负。
你们钟家要是对她不好,我这个老婆子也不会放过你们!”
林英在红纱巾下,热泪盈眶。
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但她更舍不得她的娘和林芳这个三妹。
然而,农村的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
全村儿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也有来送行的。
那时候女方去了男方家,会在男方办酒。
至于女方的酒,则会在回门的时候办。
而且全村老少,能帮忙的都会来帮。
就算是林家的大房,二房,也是少不了的。
所以,在林英嫁出去后,林芳还要张罗着,回门席的置备。
这天,就在林芳还在家里算着账,要怎么把回门席办得节俭又体面时,二婶儿张翠香就来到了他们家。
“都在家不?三儿,翠花,小强强?”
林芳一听到张翠香的声音,就知道,准是没好事儿的。
不过表面上,她还是不动声色,迎着张翠香出了门,朝她边走边道:“二婶儿,咋想到过来了?”
第221章高兴坏了
就跟猴子似的,却又没有猴子的大眼睛。
偏偏生的是猴子一样的瘦长脸,却是小小的眯眯眼。
她一笑起来,眼睛只剩下缝,加上颧骨略高,真的就是一脸刻薄相。
林芳面对张翠香这张脸,真真也是说不出什么好感来。
所以,她面无表情地问她要做什么。
张翠香却说是来帮忙的。
林芳暗自想,不是来捣乱就好了。
“对了,家里的菜什么的,还没准备好吧?
我跟你讲,你不如跟我去我娘家那里去拉菜,那儿的菜可比这边要便宜很多呢。”
林芳想,这完全就是鬼扯。
农村人要拿菜请客,还用得着去买?
自家地里不就可以摘了?
就算是自家地里不够,也可以找左邻右舍帮忙,以后再还就是了。
哪里需要跑到高亩乡那种地方去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