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能干。
将来不说像那些大户人家的闺阁小姐能嫁到大户人家做个官太太,日后肯定也能嫁户殷实的乡绅之家做个独当一面的当家奶奶。
她这两个女儿,也是公爹一力主张要送到这私塾来,看看能不能跟着夫子学些本事,将来……说不定也有一番造化。
张何氏的这番心思,赵怡然自是不得知,她又问了张可儿姐妹几个问题,见她们一一答了,便把她们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
她示意张可儿几人先到里间教舍的课桌后面落座,她则上前与张何氏寒暄了几句。
“日后每日每日辰正过来,午时回去用饭,正好歇息一个时辰,下午申时散学,每旬歇一日……”
他们私塾的时间与镇上的学堂时间相仿,张何氏一听,就笑着点头应承下来,“知道了,日后就让她们跟着她哥一道过来。”
两人又说了几句,张何氏又叮嘱姐妹二人要好生听话云云,这才笑眯眯的辞别赵怡然,出了东厢。
赵怡然看着就坐了三人的教舍,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好歹还有三人撑住了场子。
她还以为今天要开天窗,这得多亏了张里正帮忙。
她让二丫给三人发下书册,今儿第一天,她们姐妹二人就充当一天的夫子,给这三人授课了。
二丫此时有些小小的兴奋,她打小就是由赵怡然教导,还从没教过别人。
虽说在家时,她已经照着赵怡然教的方法,带着几个丫鬟演练了数回,但是真正站到台前,给人当夫子的感觉又有不同。
赵怡然站在一旁,看着二丫有模有样的带着几人开始读三字经,心里就涌过一阵阵暖意。
想做的事,看着它一步步的被实现的感觉真好。
还没等她感慨完,就瞥见外面有人影闪过。
她走至窗前,就见到张老爷子正和赵振兴在说话,他身前还站着两个约莫十来岁的女孩子。
她抬脚出了里屋,还没等她撩起外间的帘子,那边帘子已经被人打起。
赵振兴带着张老爷子走了进来。
赵怡然笑着上前给张老爷子见礼,“张爷爷好!好些日子没见着你,这一向身子可好?”
“好好好……”张老爷子笑着颔首,
他听到里屋传来几个孩子读书的声音,不由上前一步,就见到正坐在课桌前的三个女孩,他伸手抚了抚及胸的长须,“呵呵……,这是昌明家的两个丫头吧,他动作倒是快……”
赵振兴也看到二丫正在给三人授课,见此,他笑着请张老爷子在外间屋内说话,“她们在读书,咱们就不耽搁了,今儿你老也来看过了,你这两个孙女可留下来一道听课?”
张老爷子今儿来看了这一遭,心里也放下心来,立马就点了头,“那我这两个孙女,日后就麻烦你们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高中
“你老说得那里的话,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不需这般客气。”赵振兴看着又新添进来的两个小姑娘,心里也替赵怡然高兴。
招收女孩子进私塾的事,可说是赵怡然一力推荐的,他虽是支持她,却也不太看好这件事。
他先前没过来,就是生怕她今儿这边冷了场,到时自己在这边,她面上挂不住,心里也不自在。
没想到竟然还收了五人,不管怎样,好歹这个私塾也算是没白折腾。
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些孩子来了之后,日后会不来。
只要他们肯迈出这第一步,他就有信心,赵怡然一定会让这些孩子继续学下去。
…………
待到春暖花开之时,赵家的私塾已经在周围的村镇间有了不小的声名。
而且请来的两位夫子极有学问,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把赵家的声名传了出去……
但是因着地方太小的缘故,暂时只招收清河村的蒙童。
私塾这边上了正轨,赵怡然除了每隔数日过来查看一番,基本已经全数交给夫子们打理。
今年因为李氏怀了身孕的缘故,赵家作坊里的事务大多都落到二丫的身上。
好在这些年,她跟在赵怡然的身边也学了不少,已经渐渐磨练出来,作坊里头的事倒也能料理的妥当。
程锦川那边推荐过来的两位管事经由崔牙侩的手,开了年就已经来到赵家。
有了这两位管事相帮,赵振兴打理起赵家的生意来,已经轻松了不少,现如今他正在筹备,今年在郯城县也开一家卖辣酱的铺子,只等寻摸着合适的铺面,就准备买下来。
赵怡然除了开年后去了一趟府城,把早先看中的一处铺面买了下来之后,剩下的就交由程锦川留在府城那边的人手帮忙按照她的图纸开始装修。
年后,她寻机与赵振兴说了自己要开一间专门卖香膏的铺子,无需动用赵家公中的银钱,她这几年的积蓄完全足够应付一间铺面的开支。
赵振兴闻言没有多说什么,赵怡然这些年为家里挣了多少银钱,他心中有数,别说她只是用自己的私房银子开间香膏铺子。
就是家里挣得这些银钱她要分去一半,他也不会多说什么。
更何况,她如今已经定了亲,这辣酱的生意,日后她已经表明并不想带走。
那么现在势必得要有份产业,将来也好当做嫁妆带去夫家。
像程家那样的大商贾,媳妇带去的嫁妆越是丰厚将来在婆家也就能越能尽早站住脚。
所以,赵振兴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和李氏开始商量起给赵怡然的嫁妆来。
正好,李氏有了身孕,赵家人也不放心她每日进出作坊,来回还要走那么长的一处山道,如今就干脆让她在家帮着书哥儿准备聘礼以及给赵怡然筹备嫁妆。
一时间,赵家众人各忙各的,片刻都不得闲。
等到赵怡然香膏铺子正式开业之后,赵家人也接到了李家传来的喜报。
李敏玉在此次春闱中高中二甲第一百一十二名,赐进士出身,真正成为了一位天子门生。
这个消息不说让李家村沸腾,就是传到清河村赵家时,也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时间,左近的一些乡绅或者与赵家往来密切的人家,闻风纷纷上门来道贺。
赵振兴只得放下手边的事,应酬着来人。
后院,李氏这边打发走张善人家的媳妇子,对着赵怡然道,“你舅舅中了进士,怎么这些人却是想方设法的来与咱们套近乎?”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怡然笑着端起一旁的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