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二八二节 封爵之议

热门小说推荐

获胜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皇帝的耳中,让这位年轻浮躁皇帝高兴得心花怒放。

要知道,白莲教起事以来,先后劫掠了南京和泉州两座大城。

这里头,一座是大明的副都城,一座是知名的海港城市。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这两座城市都是具有国内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大城市,却偏偏都在白莲教的攻击下陷落了。这让作为大明朝最高统治者的崇祯皇帝颜面无光。

要不是如今大明北方面临了满洲鞑子和农民起事的双重压力,必须确保南方的稳定,否则崇祯这个极重面子的天子,早就已经挥舞起屠刀,将江南这些庸懦官员清洗一遍了。

而姬庆文传来的这份战报,则如久旱甘霖一般,将崇祯皇帝郁闷得早已龟裂不堪的心重新湿润了一遍,让崇祯皇帝兴奋无比。

只听这位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的皇帝,用充满着喜悦的声音,当着内阁周延儒、温体仁、徐光启三位大臣的面说道:“姬庆文这狗才办事果然得力,白莲教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而已,却能够横行江南、肆无忌惮。姬庆文这一仗,终于将白莲教徐鸿儒的气焰打压下去了。这样,朕这就下旨,给姬庆文封爵,至于封什么爵位?给个什么封号,三位爱卿可以先议一议。”

三位内阁大臣之中,徐光启同姬庆文的关系最好,听说皇帝要给他封爵自然是打从心里的题姬庆文高兴。然而却因为这层关系,徐光启在这个时候却不能首先发表意见,而是静观另外两位内阁大臣的表态。

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温体仁,都受过姬庆文的好处,又都不算是同姬庆文结过梁子的东林党的铁杆党徒,因此同姬庆文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然而“嫉妒”两个字,却比“仇恨”二字更加让人无法释怀。

尤其是内阁次辅温体仁,他少时了了,在官场之中混了二三十年,虽然也做到了内阁的第二把手,可头上却还蹲着个比他小了十岁的首辅周延儒。

这也就罢了,偏偏一个连出身都没有的姬庆文,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居然就要被封爵了!

这是温体仁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便开口说道:“圣上,姬庆文虽然功劳不少,可仰仗的却还是圣上的洪福。他不过击溃了两千多白莲教徒,功劳并不十分巨大,似乎还不到可以封爵的地步……”

内阁之中,凡是温体仁同意的,周延儒照例需要反对一下。

相应的,温体仁反对的,周延儒自然是要同意一下的。

只听周大首辅含笑着说道:“温大人的话固然有些道理,却未必能够体谅皇上的一片苦心。自去年一场京师大战以来,我朝武功不盛,将士士气低迷,正要寻找机会激励一下内外人心。皇上之所以要封赏姬庆文大人,就是出于此意。”

这几句话还真说到了崇祯皇帝心里,让这位年轻的至尊龙颜大悦,说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去年同满洲皇太极交战时候,姬庆文这狗才几次一对一挫败八旗精兵,就足够封爵了。可当时乃是一场大败,却因此封赏军官,未免有人会说朕赏罚不明。如今两项功劳加起来,足可以给姬庆文封个爵位,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温体仁听了崇祯皇帝这毫无保留的表态,这才发觉自己是毫无疑问地说错了话。

于是温体仁眼珠一转,决定以退为进,主动认错道:“皇上这一番教诲,让臣茅塞顿开,姬大人这爵位应封、该封、要封,却不好在这个时候就封。”

崇祯皇帝侧目道:“哦?你这话是什么道理?”

温体仁深思熟虑一番,说道:“臣考虑的是,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皇上现在封了姬大人爵位固然能够激励三军士气。可万一姬大人心生懈怠而至功亏一篑,岂不会显得圣上没有知人之明吗?”

温体仁说出这几句,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

然而他这近乎于赌博的立场,最终还是成功了。

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谏言,脸色立即沉静下来,扭头问徐光启道:“徐阁老,朕知道你同姬庆文这狗才关系最好,对他也最了解一些。你说,这爵位,朕应不应该赏他呢?”

作为徐光启而言,自然是希望姬庆文能够得到这个难得的爵位的,却也害怕姬庆文被崇祯皇帝捧得太高,以至于步了袁崇焕的后尘。

因此徐光启斟酌着说道:“皇上,老臣还是同意温体仁大人的观点,爵位要封,却不急于一时。待这场白莲教之乱彻底平息,诸将论功行赏时候,再封他爵位不迟。”

温体仁一听徐光启站在他的一边,便自己附和道:“徐大人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还望圣上谏纳。”

内阁里一共三位大臣,而其中两位都站在自己的对面,而崇祯皇帝的本心也有些动摇,这让周延儒再也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只能好像股票市场里的“割肉抛售”一般,先放弃自己的立场,及时止损。

只听他干笑了两声,摆出一副百官领袖的内阁首辅的架子来,说道:“徐大人、温大人的话都有道理。臣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姬大人的功劳担得起一个爵位的赏赐,不过先暂后封赏也是两全其美之策。还请圣上专断独裁。”

周延儒这话,相当于是将另外两人商量的结果,说成是自己统筹下来的意见,可谓是老辣至极。

可崇祯皇帝毕竟年轻,听不出他话中深意,只当自己才是那个主导之人,便兴高采烈地说道:“好,这样也好。不过姬庆文这狗才的封号,三位爱卿倒是可以拟定起来了,免得白莲教之乱如大水崩沙一般平定下去,封赏起来手忙脚乱。”

说着,崇祯皇帝便极得意地放声大笑起来。

封赏姬庆文之事暂告段落,可白莲教主力却依旧仍在浙、闽一带肆虐,教主徐鸿儒、圣女周秀英、大师兄许道清三位骨干也依旧在逃,距离完全平定还有很长的距离和时间。

因此,崇祯皇帝乘着兴致大好的机会,在向尤在山海关的孙承宗咨询之后,接连下达旨意经由兵部衙门,派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往浙、闽前线。

旨意当中,要求浙江巡抚张延登在温州、衢州一代布防,严防白莲教主力北上入浙。

要求福建巡抚邹维琏集结起全福建卫所、乡勇、团练、土司等一切兵马,在查明白莲教具体动向的前提下,进而不剿,先避免同白莲教主力野战决战,而是要尽量压缩其迂回空间——崇祯皇帝和孙承宗对福建军队的战斗其实也并没有多少信心,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在本省消灭叛军主力。

他又下达旨意,要南京守备提督勋贵刘孔昭、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两人,要他们抓紧整顿军队,克日出征南下协助平定叛乱。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又下达旨意直抵四川,要四川土司加紧出兵,乘坐河道总督衙门设在长江里的快船迅速抵达福建,协助朝廷平定叛乱,成功之后必有重赏。

至于姬庆文,崇祯帝照例没有下达明旨,而是让孙承宗写了一份书信,自己则另写条子夹带在书信当中,将姬庆文好好夸赞了一番,勉励他要作为平定白莲教叛乱的主力,继续加紧作战,切莫辜负圣望。

就这样,虽然还不知白莲教主力隐藏在江南丘陵层层叠叠的群山何处,可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却已徐徐展开了。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