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朝事了,金珉年轻时在中军都督府里熬了些资历,后来退了,这几年很少议政。
“当个督办也够了,就是要挑几个能办事儿的。”傅太师道。
傅太师也不是瞎琢磨出来的。
几位国公爷,不是跟成国公一样身体吃不消催漕辛苦的,就是和卫国公府似的,惹了宫里怨气,圣上近几年不愿意抬举的……
还有一位宁国公,皇家驸马,贵是够贵了,厉害也是足够厉害了,可哪有小公爷在外头辛苦了一整年,回京没几天又把老公爷派去做辛劳事儿的,圣上愿意,皇太后和长公主那儿肯定有怨言。
算来算去,还不如就金珉去,金珉生得不怒而威,却不是一意孤行、唯我独尊的性格,边上办事的辅佐之人只要安排妥当,一路上不会出乱子。
圣上其实也明白,道:“那办事儿的狠角色呢?爱卿可有想法?”
傅太师道:“户部左侍郎李丰、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黄印、工部侍郎右徐砚,再从军中挑几个能对付三教九流、压得住场面的,便可行。”
“哦?”圣上一副洗耳恭听样。
傅太师解释道:“催漕一事,户部职责所在,必要前去,且能亲眼看看,底下州府的收成是否和官员报上来的一样,明年赋税怎么收,也能有个简单的预算;
黄御史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前回查办两湖,硕果累累,由他出面,对一路上的大小官员都是警示,一旦有人为一己之利不配合催漕,黄印便能依律处置;
徐砚亦有两湖经验,江南也是朝廷粮仓,长江下游水利状况不能放松,叫他带人沿途看看,当是未雨绸缪。”
圣上听完,没有很快给出回复,只道:“让朕再想想。”
傅太师闻言,行礼告退,人还未退出去,又被圣上叫住了。
“就依爱卿说的,让李丰、黄印、徐砚先写个折子,列一列章程,朕先看看。”圣上道。
傅太师闻言,自是应下。
他今日到御书房,太子之事本就把握不大,只想摸一摸圣上的心思,真正要敲定的还是催漕,有立太子铺垫在先,圣上不会再驳他面子,把催漕人选也否了。
总算有所成效。
傅太师背着手,眯着眼,往文英殿走去。
御书房里,圣上慢条斯理饮着茶。
他并不满意金珉,可也确实没有其他人选了,他倒是愿意抬举卫国公府,可柳家前几次办的那叫什么事儿?
若不是当年的从龙之功,先帝早废了他们了。
好不容易安生了些,他属意让柳家再起,结果一大家子人,管不住几个女眷,三番四次惹得皇太后厌烦,圣上自然也憋着火,如此不识抬举,还是先算了。
退而求其次,金珉就金珉吧,要是办事得力,他也能赶回京里吃上孙恪的喜酒。
至于李丰等人……
圣上摸着下巴,蒋慕渊自个儿不去,却没落下“自己人”。
不说李丰,黄印对蒋慕渊很信服,参蒋慕渊和顾家的折子,不知道被黄印打回去多少,徐砚就更别说了,蒋慕渊张口也要喊声“舅舅”,女人们有嫌隙是女人的事儿,和男人们做事无关。
可不让徐砚去也说不过,工部那里,刘尚书和闻侍郎年纪都太大了,吃不消啊。
如此一想,圣上倒是怀念起了曹峰,哪怕他根本不记得曹峰是什么模样、什么性格的官员了,若曹峰还在,能走这一趟,他哪里需要用徐砚?
啧!
金培英干的好事!
☆、第八百六十四章 插刀
另一厢,傅太师行至半途,御书房里有小内侍紧赶慢赶着追了上来,传了圣上的意思。
金珉就金珉吧。
傅太师算是收获了预想之中的成效,心情放松不少。
进了文英殿,他也没有避着人,让李丰写行事章程,又使人递话给黄印和今儿不在殿内当值的徐砚。
“催漕行程务必早日敲定,此事一等一的要紧,都别拖沓,便是连夜赶,明儿一早都送至御前。”傅太师叮嘱着。
李丰自是恭谨应下。
刘尚书听着,知道这几个都是去办事儿的,便问:“由哪一位统领?”
傅太师道:“平远侯世子统领,是了,还要给侯府送口信,请世子明日一早进宫。”
一时间,文英殿里的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差事落到金珉头上都心存疑惑,可并没有哪个挂在嘴巴。
折腾了好些时日,圣上才定了这么个人选,金珉也不是很差,就这么办吧。
他们这一张张嘴的,挑金珉的刺容易,再推一个能服众的人选很难,又何必彰显自家“卓见”,回头跟那甄议一样,大朝会上被小公爷怼得下不来台。
至于李丰等人随行……
好差事啊,亦是难差事。
眼红归眼红,真让他们去,也各有各的的顾虑。
这么一来,倒都是“甚好”“可行”“能办妥”。
与大臣们的心思不同,皇子们想的又是另一路。
孙祈面上还端着,心里满满都是懊恼。
圣上的确没有叫某一位皇子去催漕,他让金珉去,还给金珉搭了这么三个干实事的。
有这几位辅佐办事儿,金珉只要往那儿一站就行了,哪里要什么力气?
换作是孙祈,不也一样能当个充场面的泥人?
所谓的能力不足,又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当时他准备不充分,以为皇子身份就该统领全局,却忘了他可以继续当个听话、懂事、好学、努力的木桩子,蒋慕渊不能去,满朝大臣,他点几个做事儿的出来不也一样嘛!
现在可好,路全堵上了,圣上说了不让他去,就算情况有些变化,也不会食言。
亏大了,这回真是亏大了,回头讨要好处时,一定要多讨一些!
而孙宣,放下手中折子,悄悄观察着旁人反应。
他想去催漕,拦了孙祈,自个儿似乎也没戏了,一想到那些好处都飞了,他心里不太舒服。
不过,孙祈那极力想隐藏起来的懊恼让孙宣多少宽慰了些。
想那天孙祈从御书房回来时是多么的精神振奋,一副胸有成竹模样,今儿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话说回来,若不是他设计了孙祈一把,孙祈就真登上那催漕的大船了。
总归是谁都落不到好处……
孙宣摸了摸下颚,龚先生说过,他不可能自己去,要去只能跟着孙淼,今日定下金珉,他能不能改一改,跟随金珉?
他是皇子,金珉是侯府世子,但沾亲带故,孙宣一样能叫金珉一声“舅舅”,这么算来,由金珉为主,他老老实实跟着,也不是说不通。
不知道圣上会不会答应。
孙宣琢磨着要设法说服圣上,孙淼、孙骆对谁去催漕并不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