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晋州,她问道:“此去晋州,路途遥远吗?”
明长昱说道:“是去蓉城的两倍。”
西南境地,或已逼近边境了。
明长昱说道:“晋州,是崔家的势力范围。”
君瑶心中一惊。崔家与赵家是姻亲关系,崔家的主要势力不在京城,而在晋州,明长昱若是去晋州查茶税之事,势必要越不过崔家,这可如何是好?
明长昱浑不在意地收了舆图,对她说道:“早些休息,后日出发。”
君瑶颔首,她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准备的,她看了眼明长昱,问道:“此去晋州,你要带多少人?”
明长昱默然一瞬,才低声说:“这一次,是圣上有意打压,人不能带太多,只带几个亲信就好。”
君瑶深吸一口气,克制着内心的不安。
京城的天,说变就变,一阵秋风,一阵寒凉。整座繁荣的城在逐渐浓密的墨色中陷入混沌,连绵不绝的万家灯火,也逐一熄灭,京城悄然沉入冷寂漫长的黑暗中。
君瑶在离开京城的前一日,去了大理寺,交接了年末的事物,散班时回了自家宅院,收拾好自己的细软。
离开京城当日,晨钟动响寒雾,君瑶早早地骑马到了侯府之外。明长昱已带着人出了府门,轻装便行,所有人都做普通打扮,看不出身份。君瑶粗略数了数,他带的人果然不多,精锐侍卫统共十来个,还有些个杂役,这阵仗,与明长昱平日以侯爵身份出行时的阵仗简直无法相比。但这些人都是侯府的精卫,可以一当十。
一行人行动快速,也没有晨起征铎之声,在城门初开之际,踏着薄薄的日出,离开了京城。一路前行,眼看即将到达灞桥。若是处于春夏,灞桥两侧定然杨柳依依,柳絮如雪。而此时,那枯槁低垂的柳条上,挂着零星的白霜。
过了灞桥,或许就算真的离开京城了。君瑶下意识回头看了眼,忽然见宽阔的道路上,一只健硕庞大的猫撒开似爪飞快地奔跑靠近,待她看清前,那只大猫已经拦在了她的马前。
“狸奴?”君瑶认出了这只油光水滑、膘肥体壮的猞猁。复尔又听见杂沓的马蹄上,循声回头,果然见猞猁的主人隋程带着三骑人马奔来,须臾后停在跟前。
“侯爷,”隋程跑得气喘吁吁,喊人时又呛到了马蹄踏起的尘土,连连咳嗽。
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他哀怨地看着明长昱,低声道:“侯爷,你是不是生了我的气,所以连走的时辰都没告诉我?”
他知道侯府遭遇一场危机,也知道明长昱不日就要离开,因心里愧疚,他想来相送,可不知明长昱到底何时会走。为了不错过,他只好天天去侯府外打探。今日一大早,他照旧到了侯府,竟没想到明长昱早带着人走了。他带着人一路打马追来,好歹在灞桥边追上了。
这可当真应景,灞桥向来就是送别之地,可惜这时候没有柳条,否则他定要折两枝送给明长昱和君瑶,以表不舍之情。
可千言万语,总之都是他自己胡言乱语害得明长昱和君瑶被调离京城。也不知何时才是归期。他抽了抽鼻子,将冻出来的鼻涕擦掉,回头看向一路前来的章台、李枫和柳镶三人,又低声对明长昱说道:“你带的人不多,难免照应不过来,我派送三个人给你,没人会说什么的。”
明长昱缓缓勾了勾唇,不置可否。
隋程说道:“多带一个人是带,他们三个随我去过河安,都是很能干的。”
明长昱依旧不言,只是往京城的方向看了眼。这两日,京中人都离侯府而远之,更别提来送他,唯有隋程一路奔驰而来,一为了送别,二为了将自己最放心的人送给他。
他笑了笑,说道:“我最想带狸奴一起走。”
“啊?”隋程惊愕,他连忙看向趴在他身边的狸奴,他好不容易将狸奴养这么好,训练得和三岁小孩一般聪明,难道真要送给明长昱?
他纠结地皱着眉头,欲言又止,拿眼睛去瞟君瑶,希望她为自己说几句。
恰在此时,又有马蹄声缓缓靠近。这一回,来的也是一行人,却比明长昱带的更少。当先的是一辆马车,行走缓慢,悠悠走近了,才缓缓停下。
车帘被人轻轻掀起,车里的人竟是李青林。
狸奴一下子蹿到隋程身后,旁若无人地舔自己的爪子。
“赵侍郎?”隋程讶然,“你也来送侯爷?”
李青林看了眼君瑶,轻轻颔首算是打了招呼,这才向隋程说道:“我不是相送,而是与侯爷同行。”
众人惊讶。
李青林略带疲倦地说:“我也是得圣上旨意,去晋州城督建粮仓与城墙。”
“原来是这样。”隋程说不出是失落还是嫉妒,“这样侯爷就有伴了。”
明长昱看了眼章台柳镶,说:“此去路途遥远,多几个人也无妨。”
这便是同意章台柳镶与李枫同行了。
隋程点点头,又问:“侯爷该带的东西可带了?阿楚身子弱……”
“我会照顾好她。”明长昱承诺道。
薄日缓缓升起,风起灞桥,清风散雾。明长昱向隋程辞别,带着君瑶离开。一行车马,沿着流金泻银的道路远离而去。
许久之后,那一行人消失在京城地界的地平线上,隋程打了个寒噤,吸了吸鼻涕,对狸奴说道:“狸奴,就只有你我了,咱们回去吧。”
狸奴伸了个懒腰,一跃跳到马背上坐好。隋程恋恋不舍地调转马头,回了京城。
初入晋县
干冷的北风由北往南, 逐渐变得柔和温暖。方离京城时, 京城万树枯黄, 百花凋零, 越往南, 行途中多了几分绿意, 山水线条温和。
熟悉南方的人应知道,即便入冬的南方绿意尚存,却也是湿冷入骨。与明长昱一同走南闯北的侍卫无论寒冷炎热,都能很快适应。君瑶未能见到北国的初雪,一路随明长昱辗转而下, 到了南方, 也适应得很快。倒是李青林,还未到晋州地界, 就因一场冬雨受了寒。为照顾他病情,明长昱临时决定在坞县停留,趁机让李青林修养身体, 治好风寒, 同时也让人准备船只,改走水路。
一连几日阴雨,这一日难得见了暖阳, 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终于可在一家客栈落脚,暂做休息。
坞县离晋州已然不远,风土人情与晋州十分相似,趁着天气尚好, 明长昱与君瑶扮作普通商人,入了坞县城中闲逛。小小的县城繁华程度自然比不上京城,但君瑶却很是喜欢这里与京城不同的风情。
“我还从未见过大街上卖虫子吃的。”君瑶方才与明长昱经过一家铺子,铺子里摆放各式各样且各种口味的虫子,据说还是当地的美食,当真令人称奇。
明长昱不以为意,只是笑道:“南方温暖湿润,虫蚁较多,虫子多得吃不完也正常。”
这一路沿街下来,君瑶也算小开了眼界。晋州盛产茶,无论秋冬春夏,无论何时何地,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总飘着茶香。人们勤劳耕种,辛苦采摘,沐风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