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173

热门小说推荐

题被杨佑咽了回去,他没办法再问,更多的问题只会让他越来越难受,他摸着敖宸的侧脸。

想不起来也好,倒不如一直想不起来,如果可以,杨佑情愿让那个人的细节全都模糊在记忆中。

他甚至都不想再看到那首诗。

凝玉一般的肌肤在指尖留下冰冷的温度。

敖宸把头靠在杨佑怀里,抬头亲他的喉结,从领口一直舔舐到下颌,留下湿润的水痕。

杨佑抓着他的黑发,用力地呼吸着他的味道。

敖宸咬着他的耳垂,直白的说道:“去床上?”

如果一直以来,只有他们两个该多好,两个困在皇宫里的囚徒,互相依赖的神明和信徒。

杨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稀里糊涂地点了头。

他在沉浮间不断地想着那个人,想着他和敖宸之间究竟有什么秘密,敖宸陪伴了他多久,他们是不是也会像他和敖宸一样肆意的欢闹?

敖宸呢,他对那个人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态度一样吗?

杨佑胸口还缠着纱布,敖宸的动作便十分小心,只在他锁骨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牙印。

杨佑累极了,后背贴着敖宸的胸膛,蜷在被子里缓缓睡去。

道观又出现了。

这次的场景变了,原本完好的道观成为了一片荒芜的废墟,唯有长满了湿绿苔藓的三清塑像还能勉强辨认。

当初那个邋遢的老汉变得更老了,身上破破烂烂,还有不少伤痕,他的腿也瘸了,背后插着一支羽箭,血迹一路蔓延。

老汉跌跌撞撞地走进了荒草从生的道观,一路蹒跚着到了三清塑像之前。当时那个灰发童声的道士就是在这里死去的。

老汉手里紧紧握着白玉佩,血将玉佩染成了鲜红,他用沙哑的声音唱着道士的遗言,“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枯骨穷尘而同归。”

“哈哈哈……”他苍老的声音已不堪重负,笑声如同漏气的风箱,“你对了,我错了,我错了哈哈哈哈……”

他发出呜咽,杨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哭还是笑。

他说着慢慢倒在了塑像之下,口中不断地念着“我错了我错了……”。

不过多时,他便睁着眼睛,血流干了,人也死了。

一个穿着黑色劲装的男子走了过来,伸手探着他的鼻息,打了个响指。

道观四周,一群黑衣人站了起来,手持利刃长弓。

劲装男子道:“把他的头割下来,待回京城,尸首就地烧了。”

他的手下把老汉死不瞑目的头颅割了下来,男子晃眼看见了那枚玉佩,准备从他手里拿出来。

老汉抓得极紧,男子不得不斩断了他的手指才将玉佩取出,用身上的衣服擦拭干净后放进了装着头颅的匣子中。

“回京。”他简单地下了命令。

“啊!”

杨佑睁眼,老汉那双血红的眼睛还在眼前徘徊。

敖宸冰凉的手落在额头上,他清冷的声音问道:“做噩梦了?”

杨佑扶着胸口坐起身来,发现敖宸裸着上身靠在床头,手中拿着那枚玉佩把玩。

他伸手想要将玉佩拿过来看看,敖宸却一下收回了手,将玉佩放在身侧。

他目光如寒针,刺着杨佑的心,“你拿它做什么?”

“这是封景王时候父皇赏赐的玉佩,我不过是拿来看看,怎么了?”杨佑不解地问。

敖宸将玉佩举起,窗外一缕月光透进来,将玉佩照得如冰一般纯洁晶透。

“你看。”

敖宸指着玉佩说道。

杨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乳白色的玉质中渗入了缕缕血丝,可他平日里看到的就是一块普通的玉佩。

敖宸说,“这是亡故之人的执念,若遇到特殊的主人,便会发生一些奇异的事情。”

敖宸把玉佩放在他手心里,一离开敖宸的手,血丝便立刻消失不见。

“若非我的指引,你是看不见的。到底是谁让你戴这种东西,搞不好会沾上鬼气的。我帮你把怨气都清了,要不是你挨着我,少不得要受罪。”

想来玉上的血丝就是老汉的执念,难怪自己会一直重复那个梦境。

只可惜他不知道梦境里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杨佑问道:“你知道这块玉的主人是谁?”

敖宸皱眉:“不是你吗?”

“我问的是以前的主人。”

敖宸低声说道:“不知道。”

到底是忘了还是不知道?杨佑只知道,若是敖宸不想说,他根本问出不出来。

两人长久地对视着,敖宸问:“你做的梦很诡异?”

倒也不是很诡异,杨佑将玉佩放到一边,侧身睡下,敖宸依然坐在床上,放下手来揽住了杨佑的后颈。

说不定又是什么前朝辛秘,他可没有精力去追究。

杨佑见敖宸不睡觉,打了个哈欠:“你不睡的话,到了起床的时候记得叫我,我明天要上朝。”

敖宸捏着他的耳垂算是应答。

没等到杨佑出手逼杨庭抉择,有人就已经率先出招。

第二日上朝,朝中除了杨佑一党的大臣,其余人都纷纷上书要求皇帝立杨佑为太子。

杨佑看了杨仁一眼,他虽然没在上书之列,但绝对不会没关系。

杨仁没有露出破绽, 他什么话都没说。

皇帝看着长篇累牍的为杨佑歌功颂德的奏折,表情和蔼地问大臣,“诸位爱卿这是何意?”

尚书左仆射窦怀道:“宗社祸难,由景王安定,神祇万姓,赖景王之力也。”

杨佑眼皮抖了抖,皇帝的表情愈发和蔼,甚至隐隐含有赞许之意。

窦怀接着道,“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景王有圣德,定天下,当仁不让,宜膺主鬯(特指太子),以安抚群心。”

皇帝点头,问着杨佑:“我儿意下如何?”

私底下和杨佑有来往的人都忍不住捏了把汗。

第115章

杨佑比十年前的自己更了解杨庭。

许多时候,只要知道了一个人的立场和动机,就可以推测他所有的行动。

善于揣测圣意的宠臣并不难做,关键是愿不愿意为了迎合圣意放弃自己的利益。

迎合圣意确实有好处,但无法预测好处将会何时到来,而自己的利益确实实实在在看得见、抓得住的。

没有人愿意放弃已经到了嘴边的肥肉。

钱太师、林牧、杨倜……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杨佑和他们不太一样,赌太子的位置,赌的就是皇帝的心意。

他已经向众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所有人都知道,最后角逐着帝位的,只有两个人而已。

该选择的早已做出选择,要观望的还在墙头上。

杨佑扯了扯杨遇春的袖子,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