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117

热门小说推荐

,便在旁边把了草茎捆上,最后这一棵树,竟然一共摘了六把木姜子。

“今日这收获,啧啧!”顾乔目光发亮,像是瞧见什么宝贝似的。

沈昭只觉得她好似对这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并且能够发掘它们别样的价值。

瞧见她那欢喜的模样,他的唇角忍不住又弯了弯,然后就听她说道:“等到明年啊,咱们就来这里折两条树枝回去,‌‍‍插‌­进‍‌土里,我记得这东西是可以扦插的。”

我记得?

沈昭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无论是顾婆子还是梅氏,又或者梅涣青、梅崇岭,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见过木姜子,顾巧儿又是怎么知道的?还说她记得?

是在书里看的?所以这是隐约记得?

沈昭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但他却按下了疑问,没有再问她。

两人顺着原路返回巨坑。

这一次,因为不像来时那样着急去看木姜子,所以他们走得很慢,花费心思和时间去找药。

这一片山林顾乔并没有来过,沈昭也是最近才找到这里来,所以有很多药材,两人收获颇丰。

期间,顾乔了解到,沈昭家的葵花已经收获了。

不得不说,罗洪这个人虽然脾气暴戾,却也很有头脑,不甘于贫穷。

比如说,他知道药材挣钱;又比如说,他会木工,会做棺材;再比如说,大家都种地种粮的时候,他会去种葵花,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是种植经济作物。

他若是蠢笨一些还好,这般有脑子,以后沈昭‎­​‍兄‎‌妹​‍该怎么脱离他的魔爪?

顾乔不禁忧心忡忡。

不过想这些也没用,眼下还是多教沈昭认几个字更实在。

“若你以后真能科考出人头地,那就好了。”她并不是在意功名,只是心疼沈昭,希望他能够有朝一日摆脱困境,不受束缚。

他真的太苦了。

沈昭深深地望了她一眼,唇紧紧抿着。

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那倔强执拗的神色却充分地表明了他的决心。

顾乔知道,沈昭做事特别有毅力,她也更加用心地教他识字。

第121章 默写诗词,炼制香油(二更)

完成了今日的识字任务后,沈昭又问了她先前说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是从哪里听来的。

顾乔被他一问,瞬间点亮了一个主意——从小培养沈昭的文学素养!

回到家后,她立即走进厢房,翻找出笔墨纸张,决定将自己曾经背过的古言绝句、诗词骈文等全部默出来。

她决定每一天默写一些,想不起来的就先放下,等想起来了接着默写,到时候把这些东西给沈昭,每日让他背诵一些,从小培养。

不是有句话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她九年义务教育的储备,再加上自己喜爱、自行背下的古诗词,没准能熏陶出一个文人才子来。

想到这里,她信心勃勃、干劲十足。

“这种养儿子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呢?”

她不禁嘿嘿笑了起来,然后本来就丑得堪比鬼画符的字顿时洇做了一团。

没办法,她没学过毛笔字,能握住毛笔写就不错了。

“哎呦,你别浪费这墨汁了,这是你外祖父留下的最后一块墨了。”梅氏心疼不已。

她平日里教顾乔,都是用树枝在院子里的泥地上写字,哪舍得用墨和纸啊。

顾乔立即认真起来,“娘,我再写小一些,肯定不浪费。”

“不行,等你的字练好了再说!你爹爹可是举人,若是你爹爹在,定然会骂你轻怠文墨。”梅氏在这件事情上异常固执,最后还是收了顾乔的纸笔。

顾乔叹了口气,她娘到底多爱她爹啊!人都失踪十二年了,还惦记着。

“娘,那我怎么办嘛,我想把这些东西写了给沈昭看的,而且现在不写,我就忘了。”顾乔扁嘴,很是委屈。

“给你出个主意,咱们家那烂木板不是挺多吗?你用炭笔写在上面,回头沈昭来家里的时候让他看就行了。”梅氏浑不在意地讲道,珍宝似的把笔墨纸张给收了起来。

顾乔:“……”

不过梅氏这个主意倒挺好的,顾乔没办法,只得去找了炭笔,然后将诗词写在木板上。

“我这也太不容易了。”写完两首诗,她丢了炭笔,不禁仰头望天叹了口气。

“巧儿,你这木姜子晾干了,你准备怎么做?”梅氏在院子里喊道。

“来啦!”

顾乔立即起身去了院里。

她和沈昭一共摘了六把木姜子,她将其中的五把木姜子的果实摘了下来,用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簸箕里晾干。

此时木姜子已经没了水分,而她洗在一旁的陶罐也晾干了。

“娘,我想用家里的麻油,还有多的没有?”顾乔冲梅氏问道。

“上次买的还剩一些,下次你和奶奶去卖鸭蛋,记得再买一些。”梅氏讲道。

“那就好!”顾乔立即将木姜子装进了陶罐里。

“你要油做什么啊?”梅氏又问。

顾乔抱着罐子进了灶房,一边走一边回道:“把油烧热,等油稍微冷一些后,便倒入这陶罐中,把木姜子泡着,过段时间这油就带有木姜子的香味了。到时候咱们再做酸汤,就可以放一些这个油。”

“哦。”梅氏点了点头,便上手帮忙洗锅。

顾乔则负责烧火添柴。

等锅里的水汽都烧干了后,梅氏便抱来油罐,让顾乔看着,在她的指挥下舀了适量的油放进了锅里。

这时候大家吃的油主要是芝麻油,也称胡麻油,本身就带有浓郁的香味。

梅氏望着锅里的热油,又道:“看来明年除了棉花,还得种些芝麻,到时候把芝麻拿去城里榨油,不然这花销太大了。而且有了芝麻,还可以给你做芝麻馅的汤圆!”

“这样的话,咱们家明年开春就得去开垦荒地。咦,不对,咱们还可以用田来种植棉花啊,反正咱们今年囤的粮食也多,没必要每块田都种水稻!”顾乔这才发觉,自己来到顾家村久了,差点儿被同化,这都陷入了定式思维。

在她那个时代,良田里种水稻的人家不多,人们建大棚,种花卉、蔬菜、瓜果,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她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她家除了租出去的田,自家还剩下十二亩地,如今换了田,也还有十一亩,完全可以用其中的一半来种植经济作物啊!

那她是不是等到春天的时候可以进城去看一看,究竟有什么作物可以种植?

还有,她的西红柿也可以扩大规模啊,到时候和木姜子一结合,是不是可以在卢氏的五味楼推行?

到时候五味楼的特色菜就是——酸汤鱼!

顾乔忍不住畅想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